跳到主要內容區

生物統計諮詢中心協助發表高impact factor論文實例分享

生物統計諮詢中心協助發表高impact factor論文實例分享

實例說明:

    此研究為生統中心協助內科部楊貳翔醫師(通訊作者為鄭修琦副院長)胃幽門桿菌藥物治療的研究案。生統中心接獲楊醫師的研究案需求後,隨即安排楊醫師與諮詢老師進行統計諮詢。楊醫師介紹研究內涵與目的後,諮詢老師給予合適的統計方法建議,並由統計專員依據進行統計分析。分析完畢後,再與醫師進行多次的討論,包含分析結果的合理性,確認表格數據內容、統計方法段落書寫的正確性。投稿階段中,依照審稿者提出之修正意見,再次進行諮詢,諮詢老師針對審稿者之意見逐點討論給予修正方向,最終協助醫師於優良期刊發表論文(EclincalMedicine, IF = 9.6),是一次成功的合作案例!

    此次研究案,生統中心主要於研究中、後期提供統計諮詢與分析、審稿意見回覆的協助。生統中心亦能於研究初期的研究設計、收案流程規劃提供協助,歡迎研究者多多利用!

以下為此研究案的摘要分享:

研究背景:

    胃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感染胃部的細菌,過去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三合一療法,由於抗生素抗藥性增加,三合一療法在抗藥性高的地區已不適用。國內外的治療指引建議,第一線治療為鉍劑四合一療法 (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),過去的研究顯示,鉍劑四合一療法的除菌效果顯著高於傳統三合一療法,然而,鉍劑四合一療法用於治療幽門桿菌的最適合天數,尚未明確。

研究族群:

    20205月至20234月成大醫院與臺南醫院收治之313名幽門桿菌感染患者。

研究設計:

    多中心、開放標籤、平行隨機分派之不劣性臨床試驗研究,隨機將患者分派至10天鉍劑四合一療法與14天鉍劑四合一療法。

研究結果:

    接受10天或14天鉍劑四合一療法,兩組在除菌成功率 (分別為92.4 % 92.9 % ) 及副作用發生率 (分別為54.1 % 57.1 % ) 差異不大,大部分副作用為輕微症狀,而10天療程有較低比例的頭暈及嘔吐。研究也發現,在醫療人員的適當衛教下,兩組患者的服藥遵從性都很高。

文獻:

Yang EH, Chen WY, Chiang HC, Li CH, Wu IH, Chen PJ, Wu CT, Tsai YC, Cheng WC, Huang CJ, Sheu BS, Cheng HC*. 10-Day versus 14-day 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 for first-lin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: a randomised, open-label, non-inferiority trial. EClinicalMedicine. 2024, 11:70:102529.

 

瀏覽數:
登入成功